詳解7月經濟數據:商品零售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國家統計局14日發布7月份宏觀經濟數據,稱各項經濟指標持續回暖,工業生產繼續恢復,需求也在加快,商品零售增速年內首次轉正,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降幅進一步收窄。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14日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表示,生產供給繼續復蘇,市場需求逐漸回暖,就業物價總體平穩,新動能成長壯大,市場信心趨于增強,國民經濟運行保持穩定恢復態勢。但也要關注國內結構性、體制性、周期性矛盾,著力暢通經濟循環。
供給端恢復有支撐
7月份以來,在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持續顯效發力,經濟克服了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響,繼續保持了穩定復蘇態勢,主要指標繼續回暖。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分析稱,經濟持續復蘇源于四個積極因素:一是前期貨幣政策效力集中顯現,比如上半年新增社會融資超20萬億元,同比多增逾6萬億元,巨量資金和大量基建項目將拉動投資較快增長;二是下半年財政發力空間充足;三是擴大國內消費和投資需求成為戰略基點,下半年是政策落地見效期;四是海外經濟復蘇有望延續,今年出口增速可能好于市場預期。
付凌暉表示,也要看到目前的國際形勢還是復雜嚴峻,全球疫情還在蔓延,近期全球確診病例已經突破2000萬例,同時世界經貿增長出現萎縮,二季度主要經濟體經濟增長都明顯下滑。從國內來看,長期積累的結構性矛盾、體制性矛盾、周期性矛盾交織,經濟的循環還有待進一步暢通。
工業方面,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8%,增速與6月份持平;環比增長0.98%。1~7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下降0.4%,降幅比1~6月份收窄0.9個百分點。
付凌暉表示,在整個經濟恢復過程中,供給端的恢復增長還是有支撐的,通過一系列復工復產政策和企業紓困政策促進生產恢復。同時需求也在加快,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降幅在收窄,商品零售額這個月已經轉正;1~7月份投資降幅也在明顯收窄,對于生產的帶動作用在逐步增強。
商品零售增速年內首次轉正
消費繼續回暖,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2203億元,同比下降1.1%,降幅比6月份收窄0.7個百分點;環比增長0.85%。1~7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459億元,同比下降9.9%,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
按消費類型分,餐飲收入3282億元,下降11.0%;商品零售28920億元,增速年內首次由負轉正,增長0.2%。
伍超明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7月消費回暖,一是國內疫情穩定,各地消費活動重啟進程明顯加快,旅游、文娛活動等按下“快進鍵”,消費活躍程度提高;二是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左右的汽車銷量,7月份當月同比增長16.4%,較上月增速大幅提高4.8個百分點,創年內新高,將拉動總體消費增速近2個百分點;三是前期宏觀政策效力落地實施后,經濟修復加快,其效力正逐步顯現,刺激消費支出增加。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認為,隨著國慶黃金周以及中秋節等時間節點臨近,我國即將迎來下半年消費旺季,文化旅游等服務消費將快速增長。整體來看,下半年消費回升的速度將比上半年更快,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有望更加明顯。
民生領域投資增長較快
投資方面,1~7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329214億元,同比下降1.6%,降幅比1~6月份收窄1.5個百分點;7月份環比增長4.85%。
分領域看,基礎設施投資同比下降1.0%,制造業投資下降10.2%,降幅分別比1~6月份收窄1.7、1.5個百分點;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4%,比1~6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
今年以來,一系列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對于投資增長發揮了積極作用。從資金情況看,財政資金對于投資的支撐作用在增強。1~7月份的投資到位資金同比增長2.1%,已經轉正。其中國家預算資金同比增長20%以上,對于整個投資增長起到拉動作用。
付凌暉表示,今年的投資和以往相比,最大的特點是沒有采取“大水漫灌”那種強刺激。促進產業升級發展是投資政策中的重要方面,民生領域投資增長也比較快。
數據顯示,1~7月份,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8%,社會領域投資增長8.7%,社會領域中的教育、衛生投資增長都在兩位數以上。在高技術產業投資當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相關行業的投資增長比較快。
房地產投資方面,1~7月,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長3.4%,比1~6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第一財經分析,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經濟發展逐漸平穩,我國將轉向內循環經濟為主這一大趨勢下,經濟增長對于國內完整的產業鏈和龐大的消費市場的依賴度會不斷提升,固定資產投資的重心將轉向“兩新一重”,房地產的消費的擠出效應會得到更多關注,房企的融資收緊是下半年大趨勢。